關鍵詞: 8月13日,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《生活2013》欄目組,就近期互聯(lián)網“國內七大品牌魚肝油不合格”的謠言進行了專題報道。報道客觀指出了謠言的種種漏洞,并解讀了發(fā)布、傳播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,同時詳盡講解了伊可新的安全品質和完全符合《藥品管理法》的各種審批、檢測、質量管理程序。同時,節(jié)目指出,網絡謠言肆虐,網友在看到任何負面、指向性較強的信息時,需要主動思考,判別真?zhèn)危灰驗橐粫r沖動而造謠、傳謠,最終使虛假信息全面擴散,害人害己。 正如欄目所言,全國有80%的嬰兒都在服用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,以預防佝僂病、干眼病、夜盲癥、免疫功能差以及生長發(fā)育遲緩等相關營養(yǎng)素缺乏問題,但在謠言的作祟之下,不僅伊可新等產品的品牌形象受到損害,很多家長更是選擇了給寶寶停止服用,直接影響了寶寶的健康成長。企業(yè)的經濟損失尚可計算,但而寶寶身體健康受到的影響則無法估量!即使造謠者受到法律制裁,那中國千千萬萬嬰幼兒受到影響的身體健康,又有誰來買單呢? 權威專訪,為各位媽媽打上一針強心劑 在節(jié)目中,《生活2013》欄目組特別針對此次事件,專訪了業(yè)界權威專家及相關人士,以伊可新為例,證明了產品的安全性,給各位媽媽一顆定心丸。 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(yī)院預防保健門診主治醫(yī)師丁巖女士表示,伊可新是寶寶在出生時醫(yī)生都會推薦的一種OTC類藥品,而之所以推薦伊可新,也是因為其主要成分維生素A、維生素D,可以促進鈣吸收,預防小兒佝僂病、夜盲癥、干眼癥等疾病,同時還能增加寶寶的免疫力。 而對于服用伊可新會“中毒”的說法,丁醫(yī)師也表明,伊可新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含量是安全的預防劑量,每天服用不會使寶寶中毒的,除非寶寶每天吃掉一盒伊可新(正常服用方式為每天一粒),并且連續(xù)服用3個月以上,才有會存在慢性蓄積中毒的可能性。所以完全不會像謠言中所描述的那樣聳人聽聞。 同時,欄目組記者也暗訪了北京各大藥店,在詢問關于產品不合格、是否會引發(fā)中毒等問題時,藥店的工作人員也紛紛表示,如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,國家相關質監(jiān)部門肯定早已勒令產品下架,而產品不合格的信息,也不可能會只流傳于微博、微信等以娛樂為導向的平臺,而是由權威媒體進行報道,并且,伊可新的含量完全不足以使寶寶中毒。 并且,《生活2013》欄目組也對達因藥業(yè)副總經理岳德仁先生進行了專訪,岳總表示,伊可新始終嚴格按照國家規(guī)定進行藥品審批、生產和檢測,并向欄目組出示了一系列的相關檢測手續(xù)和報告。另外,記者還聯(lián)系了達因藥業(yè)生產所在地的藥品監(jiān)管機構“山東省食品藥品檢測所”,給出了達因藥業(yè)所生產的伊可新樣品檢測均為符合國家規(guī)定,為合格藥品的結論。當記者問到造謠者的目的是,岳總認為,雖然目的并不確定,但有可能是因為競品的惡性競爭行為。 隨著謠言被擊破,媽媽們懸著的心可以放下了,但這種可能只是因為商業(yè)目的,就造謠、傳謠,散布虛假信息,從而影響全國寶寶身體健康的行為,著實讓人不寒而栗。 現狀堪憂,謠傳事件層出不窮 國內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,始終處在國內輿論的風口浪尖,而某些不良商家,也正是看準了國民“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”的心態(tài),惡意編造市場主流產品的負面信息,企圖以此脫穎而出,謀取不正當利潤。而這種現象,又豈止伊可新一個受害品牌。 例如,2010年下半年網絡上曾鬧得沸沸揚揚“金龍魚”事件,起因是犯罪嫌疑人郭某利用網絡發(fā)布《金龍魚,一條禍國殃民的魚!》文章散布謠言,聲稱金龍魚食用油利用有害的轉基因大豆,毒害國人的身體健康,呼吁網民抵制金龍魚。這起事件是一起利用網絡散布謠言損害企業(yè)商業(yè)信譽案,而犯罪嫌疑人,也正是為了滿足其商業(yè)利益。 還有類似于2011年的搶鹽事件。因為日本核電站泄漏事故,有謠言稱日本核輻射會污染海水導致以后生產的鹽都無法食用,而且吃含碘的食用鹽可防核輻射,一時間引起一些市民瘋狂搶購食鹽,中國多個地區(qū)及香港、澳門和臺灣出現了搶購食鹽的風潮。盡管國家發(fā)改委、各地政府和鹽業(yè)局緊急辟謠,同時保證貨源供給,專家也稱吃鹽防輻射不科學,但不少百姓仍繼續(xù)盲目搶購。而這種現象,也令謠言的始作俑者——某些囤貨商從中牟利。 造謠傳謠何時了?根本原因有多少? 反觀互聯(lián)網謠言事件,究其原因,主要有三,一是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還不完善,法律法規(guī)有諸多漏洞,尚未形成主動監(jiān)管投機的良性機制,更大的差距在于市場監(jiān)管的力度遠遠抵御不過過度的投機;二是從中國社會轉型的具體情況看,法律法規(guī)以及政策導向相對軟弱,執(zhí)行的時候剛性明顯不足;三是奸商、黑商禍亂其間,同時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感,所以普通百姓容易聽信謠言,以訛傳訛大有人在。 對于如何甄別網絡傳聞是否屬實,專家也對此提出了一些簡單的鑒別方法: 1、事件是否符合事實邏輯; 2、所提內容是否自相矛盾; 3、權威媒體是否進行報道; 因此,我們呼吁:民眾要提高警惕,擦亮雙眼,三思后行,相信科學。很多時候人們更多的是去相信各種網絡傳言,以及轉發(fā)的微博,不經大腦思考就隨著轉發(fā),仿佛轉發(fā)已成為一種習慣,而不去追究和辨認起真假。但網絡謠言危害性之大、波及范圍之廣,實屬難以預料。為了寶寶、家人的健康,我們要共同抵制網絡謠言,攜手凈化互聯(lián)網輿論環(huán)境! |